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一篇读懂(自己在家怎么养蝎子呢?安全吗?)

花白达人    2022-11-24    438

蝎子的具体饲养方式与安全度取决于具体物种。以下只考虑国内流通过的物种。不要轻信百度贴吧或是淘宝上的内容,很多物种存在错误定种与过时分类。

以下使用的所有蝎子名称都为中文名(相对于拉丁文学名),而非商品名/俗名。

首先,所有蝎种都有毒,唯一的区别是毒性大小。对于过敏性体质而言只适合饲养毒性极低的物种。注意,蝎子毒性是根据LD50值(半数致死量)判断的,但即便不考虑同种的地理毒性差异,大部分蝎种都没有进行过LD50测试,以下均仅根据蛰伤反应来粗略衡量。

例如链尾蝎科(Hormuridae)的滑螯蝎属(Liocheles spp.,例如南亚滑螯蝎Liocheles australasiae)、冥神蝎属(Hadogenes spp.,例如寡齿冥神蝎Hadogenes paucidens穴居冥神蝎Hadogenes troglodytes纤细冥神蝎Hadogenes gracilis)、古螯戮蝎属(Palaeocheloctonus spp.,例如珀氏古螯戮蝎Palaeocheloctonus pauliani)、螯戮蝎属(Chelotonus spp.,例如琼氏螯戮蝎Cheloctonus jonesii)、后棘蝎属(Opisthacanthus spp.,例如粗糙后棘蝎Opisthacanthus asper皱首后棘蝎Opisthacanthus rugiceps马岛后棘蝎Opisthacanthus madagascariensis好望角后棘蝎Opisthacanthus capensis)。

蛮蝎超科(Chactoidea)的物种毒性也很低,例如蛮蝎科(Chactidae)的新蛮蝎属(Neochactas spp.,例如精致新蛮蝎Neochactas delicatus)、猎人蝎属(Brotheas spp.,例如亚马孙猎人蝎Brotheas amazonicus)、国王蝎属(Teuthraustes spp.,例如墨色国王蝎Teuthraustes atramentarius),类蝎科(Scorpiopidae)的类蝎属(Scorpiops spp.,例如强壮类蝎Scorpiops validus詹氏类蝎Scorpiops jendeki西藏类蝎Scorpiops tibetanus浅黄类蝎Scorpiops luridus)。

寇里蝎科(Chaerilidae)的物种毒性也很低,但现今已无流通,曾经有一种西里伯斯寇里蝎Chaerilus celebensis

还有些蝎科(Scorpionidae)的物种毒性也比较低,例如惧蝎亚科(Pandininae)的惧蝎属(Pandinus spp.)、仿惧蝎属(Pandinopsis spp.)、肢惧蝎属(Pandipalpus spp.)和似惧蝎属(Pandinoides spp.),异距蝎亚科(Heterometrinae)的异距蝎属(Heterometrus spp.)、半岛异距蝎属(Chersonesometrus spp.)、巨异距蝎属(Gigantometrus spp.)、爪哇异距蝎属(Javanimetrus spp.)和斯里兰卡异距蝎属(Srilankametrus spp.),后目蝎亚科(Opistophthalminae)的后目蝎属(Opistophthalmus spp.),蝎亚科(Scorpioninae)的蝎属(Scorpio spp.)。但是惧蝎亚科和异距蝎亚科的成年个体蛰伤可能较痛。

双棘蝎科(Diplocentridae)中双棘蝎属(Diplocentrus spp.)毒性较低,尼博山蝎属(Nebo spp.)毒性较高。

再接下来就是愈神蝎科(Vaejovidae)的副愈神蝎属(Paravaejovis spp.)、奇瓦瓦蝎属(Chihuahuanus spp.)、鬃尾蝎属(Smeringurus spp.)、拟尾戮蝎属(Pseudouroctonus spp.)、副尾戮蝎属(Paruroctonus spp.)、中墨愈神蝎属(Mesomexovis spp.),沟尾蝎科(Bothriuridae)的沟尾蝎属(Bothriurus spp.),猎舟甲蝎科(Caraboctonidae)的猎舟甲蝎属(Caraboctonus spp.)。

最后一个科毒性比前面的略高,但可能不及之前提的尼博山蝎属——厚尾蝎科(Hadruridae)的厚尾蝎属(Hadrurus spp.)和霍氏厚尾蝎属(Hoffmannihadrurus spp.)。

过敏性体质者建议仅饲养上述物种(除尼博山蝎属和厚尾蝎科),除非饲养条件和个人控制能力足够,例如饲养环境的防逃措施完善(饲养盒够高,饲养环境没有容许蝎子藏匿的杂物或缝隙,周围封闭,方便寻找),备有长镊子、UV灯(便于逃逸后的搜索,大部分蝎子在UV灯下会发出强烈的青蓝光,除寇里蝎科和类蝎属不明显),不会作死用手调戏等。

其余流通种均属于杀牛蝎科(Buthidae),大致的毒性递减排行顺序为(仅考虑流通种):杀人蝎属(Androctonus spp.)、滑尾蝎属(Leiurus spp.)、齿杀牛蝎属(Odontobuthus spp.)、螫杀牛蝎属(Buthacus spp.)、戾蝎属(Tityus spp.)、霍屯督蝎属(Hottentotta spp.)、特氏蝎属(Teruelius spp.)、杀牛蝎属(Buthus spp.)、副杀牛蝎属(Parabuthus spp.)、中杀牛蝎属(Mesobuthus spp.)、异栉蝎属(Heteroctenus spp.)、似刺尾蝎属(Centruroides spp.)、棒尾蝎属(Babycurus spp.)、信使蝎属(Lychas spp.)、穴信使蝎属(Spelaeolychas spp.)、雅氏信使蝎属(Janalychas spp.)、雷氏蝎属(Reddyanus spp.)、等蝎属(Isometrus spp.)。织尾蝎属(Uroplectes spp.)和直钳蝎属(Orthochirus spp.)体型过小,蛰伤虽有局部短时剧痛但难以衡量其排行,可能属于信使蝎到等蝎这个范围。

最危险的蝎子属于杀人蝎属、滑尾蝎属、齿杀牛蝎属和螫杀牛蝎属。齿杀牛蝎属现无流通,螫杀牛蝎属前不久流通过一个瘦螯螫杀牛蝎(Buthacus leptochirus,另有商家持有黑刺螫杀牛蝎(Buthacus nigroaculeatus,但这个属体型较小。在流通种中,已测毒性最高的蝎子是肥尾杀人蝎(Androctonus crassicauda,紧接着五线滑尾蝎(Leiurus quinquestriatus留氏杀人蝎(Androctonus liouvillei毛里塔尼亚杀人蝎(Androctonus mauritanicus南方杀人蝎(Androctonus australis阿氏杀人蝎(Androctonus amoreuxi

以我7年的饲养经历而言,我个人仅被双色杀人蝎(Androctonus bicolor的幼体蛰过。在玩家圈内,有两例我知道的送进医院的案例,分别被肥尾杀人蝎和毛里塔尼亚杀人蝎蛰伤。其余不少玩家也被杀人蝎属和滑尾蝎属蛰伤过,但没有进医院。

我个人主要被霍屯督蝎属、似刺尾蝎属、异栉蝎属和特氏蝎属蛰伤,被副杀牛蝎属蛰伤一次。其中,霍屯督蝎属和特氏蝎属的剧痛感最强,紧接着异栉蝎属。以我非过敏体质的蛰伤反应而言,毒性较高的蝎子蛰伤通常是局部剧痛,紧接着蛰伤处红肿加冒汗,蛰伤处周围泛红。如果是手指蛰伤,严重一点是顺着手臂出现一些瘀斑。痛感可能经过心脏蔓延到淋巴处,但剧痛基本仅限制在手指处,剧痛可能表现为阵痛。毒性较低的蝎子蛰伤通常是局部刺痛至剧痛,不久仅剩发痒,红肿和冒汗程度较弱,蛰伤反应仅限制在蛰伤处或其周围。痛觉的持续时间不一定,毒性较高的蝎子可能几小时至两三天,但之后基本就是按压后会产生麻感。我个人从不做处理,因为我并不认为从细小戳孔注射进去的毒液能通过用肥皂或碱水洗涤蛰伤处表面来中和。个别蝎子蛰伤使用冷水冲洗会加剧痛感,反而使用热水更好。我个人体质不算好,但也不是过敏性体质,所以以上只能作为参考。

第一次被蝎子蛰伤一定会害怕,因为这可能是你从未体验过的感受,但如果你不是过敏性体质,蛰伤你的也不是杀人蝎属和滑尾蝎属,基本不用担心,因为即便是杀人蝎属和滑尾蝎属,也不是人人都会进医院。大部分被蝎子蛰的,忍过去就好了。国内因为这方面研究极少,所以也没有对应的蝎毒血清,甚至即便你报蝎子的学名,那些医生也听不懂,他们肯定是使用抗蛇毒血清。所以如果你是新手,要饲养杀人蝎属和滑尾蝎属,建议提前找好有血清的医院。蛰伤反应如果超过了我上述的情况,比如可能会出现呼吸问题、头晕等,建议及时就医。

蝎子的唯一有较强伤害性的攻击就是尾刺,螯钳是没有毒性,只能进行物理攻击。新手饲养蝎子必须注意日常管理时的防逃问题,以及逃逸后如何捉回。建议备一把中镊子用于喂食,长镊子用于捉回逃走的蝎子。

从饲养者角度而言,蝎子的危险性就是以上。从生态环境角度而言,除非你家就在雨林或者荒漠旁(例如两广、云南、海南、台湾和新疆),蝎子出逃后的存活概率为0。大部分蝎子可能没出家门就死了,出了家门也得死在小区里。大部分蝎种的漫游度很低,生境依赖性很高,扩散性很差。南美巴西有一种锯齿戾蝎(Tityus serrulatus因为原产地环境被破坏不得不迁徙进入城市,它能够适应城市生态,且因为是单性繁殖所以存活率更高。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城市并不距离其原生境多远。世界上一共有4个我已知的蝎子外来记录。首先是纤细信使蝎(Lychas scutilus,0几年被意外引入上海(可能是木材),不久就灭绝。第二个是纤细似刺尾蝎(Centruroides gracilis,原产于中美洲,例如洪都拉斯、危地马拉等地,被引入美国,例如佛罗里达州,成功存活。第三个是黄尾四孔蝎(Tetratrichobothrius flavicaudis,原产于意大利,被引入英国,成功存活。最后一个是全热带地区广布的斑等蝎(Isometrus maculatus,在我国海南和台湾也有分布。但是,所有这些外来蝎种都只能做到适应生态并繁殖,但做不到抢占生态位,破坏生态平衡,甚至英国当地还有保护黄尾四孔蝎的措施,虽然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个物种毒性极低,体型小,基本只生活在桥底石缝处。也就是说,从生态角度而言,蝎子的危害性是极低的,并且,蝎子的繁殖能力也远不及大部分昆虫,因此,除非你往国内一个生境较为适宜的地区疯狂引种,不然光凭玩家的概率性越狱事件,蝎子是做不到在本土集群的,进而也没法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并且就寄生虫、细菌和病毒而言,也从未有报道外来蝎子会破坏生态,另外蝎子本身必然不可能携带与人共患病。目前报道的寄生虫多为螨虫和线虫类,有:约氏喜脂螨(Pimeliaphilus joshuae)、等距喜脂螨(Pimeliaphilus isometri)、贪食喜脂螨(Pimeliaphilus rapax)、卡戎瘦螨(Leptus charon)、沃氏瘦螨(Leptus walduckae)、索线虫科未定种(Mermithidae sp.)、格氏斯氏线虫(Steinernema glaseri)、里约布拉维斯氏线虫(Steinernema riobrave)、携菌异杆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黄异杆虫(Heterorhabditis marelatus),少有双翅类:阶梯大页蝇(Megaselia scalaris)。上述这些寄生虫(除了那几个斯氏线虫和异杆虫是实验室环境下刻意感染研究的)都是蝎子在原产地直接感染或间接感染(猎物携带)的,而人工饲养的蝎子最多出现蝎螨,这种蝎螨与上述螨类不同,只要环境内有食物残渣便有可能出现,如果垫材是土壤,则出现几率更大。

说完了危险性,接下来大致说说如何饲养。如果要看较全的内容,可以去b站搜专栏”蝎子的通用饲养概要,内容完全原创“。

蝎子饲养的三要素,饲养盒、垫材和饲料。饲养盒的大小取决于蝎子的大小,至少2~3倍。我个人目前使用的是抽拉式,这种饲养盒比其图中的盖式塑料盒更容易管理,因为盖式饲养盒基本都是要堆叠,每次喂食等处理都要一个个拿下来打开。盖式塑料盒是最便宜的,我目前仅用来饲养幼体和小型种。拼装式亚克力、木箱均不推荐。分格盒注意不要选可拆的,不然蝎子会钻缝隙。使用分格盒得在顶部打孔。分格盒也只适用于幼体或小型种。

垫材基本分为两类,沙和土。我用的沙子是很久以前混合的,其组成非常复杂,但没有必要。推荐购买河沙,我沙子的主要成分也是河沙。淘宝上有一款根据颗粒尺寸卖的河沙,颜色如下图。

土我目前用的是棕榈土,混有活性炭。棕榈土有一定粘性,也适合一些幼体挖洞。除此之外还有黄土、红土,也是为掘洞类蝎子使用的,可适用于成体。腐叶土稳定性较弱,只适用于幼体挖洞。椰土稳定性最差。

使用沙子的基本都是荒漠蝎,使用土的基本都是雨林和草原蝎。只要土壤足够干,荒漠蝎也可以用土,但雨林和草原不推荐沙子。这是从形态学角度考虑的,因为这两类蝎子并不适宜可能会造成磨损的沙质生境,而大部分荒漠蝎,实际上也并不生活在纯沙生境。

在上述提及的流通蝎种中,垫材的通常对应使用如下(加粗的为更推荐使用干土的,即喜沙性较弱的):

沙:杀人蝎属(Androctonus spp.)、滑尾蝎属(Leiurus spp.)、齿杀牛蝎属(Odontobuthus spp.)、螫杀牛蝎属(Buthacus spp.)、霍屯督蝎属(Hottentotta spp.)特氏蝎属(Teruelius spp.)、杀牛蝎属(Buthus spp.)、副杀牛蝎属(Parabuthus spp.)、中杀牛蝎属(Mesobuthus spp.)、织尾蝎属(Uroplectes spp.)直钳蝎属(Orthochirus spp.)副愈神蝎属(Paravaejovis spp.)奇瓦瓦蝎属(Chihuahuanus spp.)、鬃尾蝎属(Smeringurus spp.)、拟尾戮蝎属(Pseudouroctonus spp.)、副尾戮蝎属(Paruroctonus spp.)、中墨愈神蝎属(Mesomexovis spp.)猎舟甲蝎属(Caraboctonus spp.)、厚尾蝎属(Hadrurus spp.)和霍氏厚尾蝎属(Hoffmannihadrurus spp.)。

土:戾蝎属(Tityus spp.)、异栉蝎属(Heteroctenus spp.)、似刺尾蝎属(Centruroides spp.)、棒尾蝎属(Babycurus spp.)、信使蝎属(Lychas spp.)、穴信使蝎属(Spelaeolychas spp.)、雅氏信使蝎属(Janalychas spp.)、雷氏蝎属(Reddyanus spp.)、等蝎属(Isometrus spp.)、沟尾蝎属(Bothriurus spp.)、滑螯蝎属(Liocheles spp.)、冥神蝎属(Hadogenes spp.)、古螯戮蝎属(Palaeocheloctonus spp.)、螯戮蝎属(Chelotonus spp.)、后棘蝎属(Opisthacanthus spp.)、新蛮蝎属(Neochactas spp.)、猎人蝎属(Brotheas spp.)、国王蝎属(Teuthraustes spp.)、类蝎属(Scorpiops spp.)、寇里蝎属(Chaerilus spp.)、惧蝎属(Pandinus spp.)、仿惧蝎属(Pandinopsis spp.)、肢惧蝎属(Pandipalpus spp.)、似惧蝎属(Pandinoides spp.)、异距蝎属(Heterometrus spp.)、半岛异距蝎属(Chersonesometrus spp.)、巨异距蝎属(Gigantometrus spp.)、爪哇异距蝎属(Javanimetrus spp.)、斯里兰卡异距蝎属(Srilankametrus spp.)、后目蝎属(Opistophthalmus spp.)、蝎属(Scorpio spp.)、双棘蝎属(Diplocentrus spp.)、尼博山蝎属(Nebo spp.)。

以上只是一个大概情况,因为分布范围较广的类群其具体物种生境也有差异。

关于垫材水分添加问题,对于使用沙子的蝎类而言,完全可以直接加水,并且推荐弱碱性水,因为荒漠蝎最大的问题是霉菌,而霉菌喜弱酸性环境。荒漠类蝎子如果加水,要注意干燥速率不能太慢,具体加水量也得视具体物种、龄数和饲养盒大小而定,一般来说可以环境的1/10。荒漠类蝎子也是要喝水的,建议直接用滴管粘在螯肢(口器)上喂,偷懒的方法是拿一个容器里放几块石头,然后加水,但蝎子可能会刨沙,会把沙子弄进去,或者力气大的直接刨翻。蜕皮期要加大湿度,温度也会影响蜕皮时间。

湿地类蝎子可以加到土壤挤不出水为止(戾蝎属、异栉蝎属、似刺尾蝎属、信使蝎属、穴信使蝎属、雅氏信使蝎属、雷氏蝎属、等蝎属、沟尾蝎属、滑螯蝎属、新蛮蝎属、猎人蝎属、国王蝎属、寇里蝎属、异距蝎属、半岛异距蝎属、巨异距蝎属、爪哇异距蝎属、斯里兰卡异距蝎属),其它用土的类群可以相对降低加水量。类蝎属生境各异,如果是从西藏来的,不用加水,如果是从云南来的,适当加水。詹氏类蝎的成体和强壮类蝎的幼体非常怕潮湿闷热环境,而强壮类蝎的成体只要温度不高,对潮湿和干燥的耐性范围稍大些,一般来说微湿即可。还有些信使蝎类、等蝎属、雷氏蝎属、寇里蝎属的幼体也怕潮湿闷热环境,甚至有些也怕纯粹的潮湿环境,但这些物种的幼体本身耐旱性更差;2~3龄是危险期,4~5龄较为安全。

湿地类蝎子最大的问题是蝎螨,建议放大量跳虫来抑制。目前朋友在研究双甲脒能否用于蝎类除螨。

大部分蝎子的适宜温度为25~30,但类蝎属温度最好20度上下。

最后是饲料,推荐蟋蟀(常见的黑色和和浅黄色的都行)和樱桃蟑螂(侧缘佘氏蠊Shelfordella lateralis),两种水分和活动性最适合蝎子。面包虫(磨坊暗甲Tenebrio molitor)和大麦虫丧衣黑甲Zophobas atratus)不推荐,活动性和营养均不适合蝎子。杜比亚蟑螂(疑惑害蠊Blaptica dubia)从健康角度而言无害,但捕食难度较高,水分较少,活动性差。九龙虫革质瘢眼甲Ulomoides dermestoides)幼体非常适合小型蝎幼体。

蝎子的喂食频率没有要求,一般来说成体进食量很低,尤其是雄蝎。幼体可以一直喂到不吃。温度是保证正常新陈代谢的关键。

以上是大致的饲养条件介绍。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8854.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