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燃爆了(朋友越多,真的越快乐吗?)

花白达人    2022-11-23    258

     ✪一段健康的友情让人感到安全、温暖和稳定。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

  “TA看起来很开心诶,他有那么多朋友。”

  “他总是独来独往,看起来好自由随意。”

  所以......朋友越多越好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朋友数量」这个话题。

  PART1

  朋友数量有上限吗?

  有的,150个左右。

  这是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Dunbar1993年在《行为与脑科学》中的文章里给出的答案。

  他认为人类可维系的朋友数量大约在100-200,预测值为147.8.

  这个数量主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

  01 认知的限制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已经帮我们决定了“我能交多少个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

  中心认知限制,也称社会大脑假说(social brain hypothesis)基于观察对灵长类动物的观察,认为社会群体的规模与大脑皮层的大小密切相关。

  一系列神经成像研究也支持了这一假设:对于人类和猴子来说,社会网络大小的变化与个体层面上特定大脑区域的容量相关(Lewis et al.,2011;Powell et al.,2012,2014;Kanai et al.,2012;Sallet et al.,2013)

  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限制了个体能够管理的关系数量,从而限制了朋友的规模。

  因为当朋友超过了这个数目时,大脑信息处理能力会变得不稳定。

  02 时间的限制

  时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段关系的亲密程度与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二元关系的情感亲密度与接触的频率密切相关(Roberts&Dunbar2011,Arnaboldi et al.,2013).

  时间是有限的。

  这时,人们通常面临两种选择:

  ①将自己的时间和情感大量投入到少数人身上;

  ②将自己的时间和情感少量投入到更多的人身上;

  Pollet等人(2011)发现,尽管外向者的社交网络中通常比内向者拥有更多的个体,但他们认为对这些个体的平均情感亲密度低。

  也就是说,虽然有些人朋友更多,但却没那么亲密。

  不过,每个人也并不是将自己的时间和情感平均分配给每个朋友的。

  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在真实的社交中,朋友有一个“排名”。

  在大约5、15、50和150个的数量点上,存在分层(Zhou et al.,2005;Hamilton al.,2007).

  这相当于,我们会有

  5个“最内圈”的朋友,

  10个“次内圈”的朋友,

  35个“次次内圈”的朋友,

  100个“外圈”的朋友,

  ......

  在不同的层次上,接触频率和情感亲密程度的都有显著差异。这反映了时间和认知约束的结合,也是导致分层原因。

  PART2

  朋友数量和什么因素有关?

  01吸引力

  在《The Charisma Myth:How Anyone Can Master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ersonal Magnetism Paperback》中,作者认为吸引他人的能力由两部分构成:

  权力(Power)

  友善(Warmth)

  这里提到的权利(Power)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包括了:

  外表(身高、颜值),    智商,    地位,   名誉,

  财富

  ......

  或者说是否有支配他人的能力,以及是否有被利用的价值。

  而友善(Warmth)则指降低他人敌意的能力。(能否静静地听别人凡尔赛也是一种友善的能力。)

  被拥有其中一项特质或者两项兼具的人吸引,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

  02年龄

  其实 ,朋友的数量随着我们长大、变老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hattacharya的一项研究(2016年)通过分析三百万名手机用户的社交数据发现:

  人们的朋友数量在25岁左右达到巅峰。

  而在这之后,朋友数量会持续减少,一直到80岁。

  03情商高低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具体来说,情绪智力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

  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那些自身情绪稳定、能与他人很好地共情的人往往更容易拥有更多的朋友。

  不过,共情能力高的人会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一问题这也受到性别的影响。

  那些具有共情能力的男孩会被女孩更多地称作朋友,而男孩更少把具有共情能力的女孩当作自己的朋友(Ciarrochi, J,2017)。

  04社交需求:独身一人≠感到孤独

  虽然以往研究表明,有无朋友是孤独感的重要预测因素。

  但目前为止,朋友数量对于孤独感的影响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

  独身一人和感到孤独本来就不同。

  作为更爱独处、与自己的灵魂共舞的人,稍多一些的社交活动和场面可能会带来压力和不适。

  而对那些能从集体活动中汲取精神养分的人来说,这些活动和场面则让他们乐在其中。

  也就是说,社交需求也影响着我们的朋友数量和情感投入。

  其实,很多的时候,人们只是以为拥有更多朋友是一件好事,但成年人真正做出交友选择时,质量是比数量更重要的考量(Si & Dai, 2020)。

  PART3

  如何才能拥有高质量友谊

  01双向选择,双向奔赴

  从出生开始,我们所处的大多数人际关系是无法自愿选择的——无法选择谁是我的亲人、谁是我的同学。

  但是,和谁做朋友是我们能够左右的。

  所以,主动,你们也许就会有故事。

  只是「也许」。

  高质量的友谊往往建立在“双向奔赴”的前提下——双方自愿、认可和接纳彼此间关系。

  没人能够强求谁和自己建立和保持友谊——如果强制,友情可能会走向疏远、结束或是一开始就不曾存在 (Sullivan, 1998)。

  在“双向奔赴”中,我们感到安全:我们彼此在对方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02不越界-互相理解尊重

  好的友谊“帮你擦亮双眼,但不强求你的改变”。

  社会心理学家Carolyn Weisz和Lisa F.Wood认为:

  比起亲密,对好友的“社会角色”的支持在友谊中更重要。

  尽管有时我们对朋友的选择的确不理解、不认同,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知道友谊间的界限在哪,应该支持并尊重TA,而不是越界地替对方做决定。

  03“无条件”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用于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间态度的名词。

  它也同样适用于友谊中。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指无论对方的情感和行为如何,我们对对方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

  这种“无条件”使人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倾听和接纳的。

  处在这种友情中,人感到安全、温暖和稳定。

  写在最后

  其实,在我们所拥有的友情关系中,

  朋友多少并没有所谓的“及格线”,

  更不是衡量我们友谊质量的标尺。

  只要彼此“投之以真心,感之亦真心” ,一个朋友或是一群朋友其实也没有多大不同。

  愿你始终感到安全、温暖与稳定。

  伴你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8749.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