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汽车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子?小道消息
知乎上有一个互动率很高的提问,「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到楼下了不下车还要在车里坐好久?」
一位知友的回答获得了 2100 多个赞同,他说忙了一天,最舒服的事就是到家停好车,赖在里面,「车的两头,一头是功名利禄,一头是柴米油盐。偶尔在中间躲躲,也挺好。」
熄了火的汽车停靠入位,沉浸在了茫茫夜色之中,你则沉在了车里,享受着一天里难得的独处,还有好多事情等着去做,但这一刻,是你的「私密」时间。汽车就像个避风港湾,阻隔开惊涛骇浪和世态纷扰,车也像位老友,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着你的内心,不作打扰。此时,你与汽车亲密无间。
从简单的代步工具到车主的面子工程再到似于朋友间的密不可分,人车关系前进中的每一步都与时代发展紧紧相连,汽车努力适应人的需求,人也在改变着汽车。
一场虚惊引起的发明
1952 年的一天,一位名叫约翰·赫特里克(John W. Hetrick)的美国工程师,周末开车带着爱人和女儿外出郊游,沿途景色优美,一家人欢声笑语,不料前方路中间突然出现了一块大石头,为了躲避,赫特里克猛打方向盘并踩刹车,同时他和妻子都本能地伸出手臂,保护正坐在前排中央座位上的女儿,车子不幸翻进了水沟,但万幸的是并未有人受伤。
一场虚惊触动了工程师的心,他很是后怕,为了女儿及更多人的乘车安全,他认为必须要有一种保护装置,在紧急制动或是碰撞之时能代替人的手臂去保护车内人员。于是,赫特里克设计出了一种汽车缓冲安全装置——「安全垫」,在发动机罩下装一个盛满压缩空气的储气筒,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惯性冲击力促使一个滑动重块向前移动,推动储气筒向隐藏在方向盘中央以及仪表板旁的空气袋快速充气。这算是安全气囊的鼻祖了,1953 年,赫特里克的设计获得了国家专利。从此以后,除了安全带,气囊也成为安全配备保护车内驾驶者和乘客的安全。
之后的数十年,人们致力于安全气囊的改进,1980 年底,奔驰把安全气囊装备装在了当时的S 级轿车上,成为世界上首家将安全气囊作为标准配备安装在量产车型上的汽车厂商。1988年,奔驰还推出了副驾驶安全气囊。
为了使汽车更加安全,工程师们费尽心力,20 世纪初,他们就在研发 ABS 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为了在汽车制动时车轮不被抱死,边滚边滑,车体仍能转向。70 年代后期,数字式电子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才为 ABS 系统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1978 年,奔驰 S 级轿车成为首批装备防抱死系统(ABS)的汽车。
有了安全气囊和 ABS 系统,汽车不再是冰冷的、甚至有时是可怖的钢铁物件,它变得温暖且保险,人在车内多了一份安全感和从容不迫。另一方面,由于安全气囊等硬件的出现与升级,改善了人车关系,它令人更加信任汽车,有了信任,关系才能融洽,前路才会美好。
安全开车回家,停车后却不上楼,躺在车内听听音乐的习惯相信很多人都有,听歌的地点变了,屋内转向车里,也更随意了,开车兜风或是静坐冥思时总会有曲风不同的音乐相伴。 早期的汽车可是没有任何的音响装备,人待在车里除了闲聊,就只能看看窗外的景物。
1923 年,美国出现了装备着无线电收音机的汽车,那完全是一场机缘巧合,当时的摩托罗拉以生产收音机为主,销路不佳频临破产,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将收音机安装在汽车上,没想到「新功能」大受欢迎,效果奇佳,一直沿用至今。
车载音响形成独立产业,卡式磁带、收放两用机、环绕音响多蝶CD,支持DVD、MP3、SD/USB和iPod等播放,越来越高级化和个性化,有的车友自己动手改造车载音响系统,将超低音大口径喇叭嵌入,再使用独立的直流电源,把车内空间活生生地打造成了一个音乐小剧场,依靠舒适的座椅,陶醉其中,不愿离去。好的车载音响必然能拉近人与车的距离,外面再乱,车能给我内心真正想听的好声音,「车懂我。」
嗨,我在这儿呢!
汽车的物理硬件在升级,软件系统亦不甘落后,它们带给人的多是一种感觉和体验,就像几十年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理论——媒介即人的延伸,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延伸人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汽车这一种媒介,在当今移动互联时代,各项功能得以全面革新,它变得懂人、理解人,而不仅仅是一辆交通工具了。
在中国,人与车的关系很十分微妙,上世纪九十年代,你对车敬若贵宾,车的地位可能高过了家人。当品牌增多,价格降低之后,人对车如视珍宝的态度有了转变,关注起细节与服务——空间、操控、座椅、外观,以及功能的实用与新颖。
如果有了「为人服务」的功能,你会不会喜欢与汽车多待在一会儿?车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车、路线、速度、环境等等都被纳入一个巨大的交互网络中,人与车逐步实现着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以及智能化远程控制。你加了一天班,头晕脑胀,走入幽暗且空气稀薄的停车场,早就忘了车停在了哪里。这时,你打开了手机,点击与汽车相连的软件,寻找车辆,藏在角落的汽车滴滴作响,双闪灯不停闪烁,像是在说,「嗨,我在这儿呢!快过来啊!」
这时的你多是独自一人,身形疲惫,满面倦容,当车灯闪亮,一股暖流涌入心底,等你的汽车不再只是一部交通工具,而更像是兄弟、爱人、亲友,这种默默地守候使得人与车关系朝着亲密更进一步。 停车场里有寻车回家的温馨,也有苦涩之时,要在狭小的空间顺利停车入位就并非易事,对新手尤其难,停车慢了,后面的车辆「滴滴……」催促,越着急越停不好,你生自己的气,也生车的气。
「能不能自动泊车呢?」需求总是伴着问题而生。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才有了自动泊车的概念设想,后来才逐步应用。2004 年至 2013 年,汽车自动泊车技术的申请量呈现跨域式增长,这也是那十年间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写照,也说明了人对于汽车的舒适度与人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厂家们早就注意到了,他们在技术成熟之际纷纷推出了自动泊车系统,大量的中高档汽车已经配备。自动泊车是汽车自动控制,借助视觉装置,采用控制算法和控制驱动装置自动将车停泊入位,但在目前来说多数还不是全自动,驾驶员虽然不用打方向盘了,但需要控制下刹车和档位。
自动泊车帮了很多的新手,让停车变简单。类似汽车软件的革新还有很多,比如智能中控,它的发展趋势越发像一部智能手机,你也能将汽车「握」在手中了,这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真实体现,汽车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移动终端,为人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人性化的服务已是必然;同时,人的需求也在改变并提升着汽车,令其不断升级,趋于完美,人车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相互适应、磨合和促进。
亲密无间
8月中旬,我们在知乎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引起网友们热议,「汽车的哪些功能,拉近了你与车的距离?」,有人说出切身经历,有人开了脑洞——车上安装一个神奇按钮,可以一键洗车,堵车时插翅而飞,或是提前感知前方道路的危险…… 种种看似不可能的异想天开,正在今天一步步地迈向可能。尤其对汽车而言,它其实是一个先锋实验室,是各种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之地。
从上世纪70 年代,电子技术大范围地应用于汽车工业,再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如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系统的普及时代,汽车不再单纯是延长人类腿脚的,实现物体位移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人类的朋友,甚至是贴身管家,就像《钢铁侠》里面的贾维斯(JARVIS),能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可以理解并迅速处理人的需求。有业内专家预测,汽车的空间会是第一个大规模应用的人工智能场景。
这几年,汽车行业的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不断有新的想法冒出来,新的英雄站出来,竞争亦惨烈,有的公司成了独角兽,有的则销声匿迹。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现端倪,纯电动汽车正在驶入千家万户,路边停放的共享汽车预示着新的出行模式,自动驾驶、无人汽车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你可能会问,未来,有没有那款神奇按钮,轻轻点击,好事接连而来?答案是,或许现在就有了。Mercedes me——集「互联、购享、出行、生活、修养」于一体的 APP,它是全新为车主打造的服务平台。
当停车场寻车时,有了 Mercedes me,你可以使用远程在线服务,随时随地更改车辆设置或查看车辆信息,车锁遥控2 公里半径内,奔驰车的停放定位仪和追踪器将告知它的准确位置。并且,Mercedes me具有「地理围栏」功能,预先定义一个区域,当车辆进入或离开该区域时,车主就会收到通知,你把车辆交给他人驾驶,就可以查看到它是否开出了监督驾驶范围。
关于自动泊车系统,和其他车辆的不同之处在于,Mercedes me 带有的多向遥控泊车功能,可以将人从车内解放出来,你只需在车外通过 APP 进行操控就可以将汽车驶入和驶出停车位。
有时你自愿待在车里,而有时则是被迫,比如堵车,一项数据统计出全球每天有1300 亿分钟浪费在堵车上,中国人平均每天则要花费 104 分钟堵在路上,因此,汽车内部就成为生活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关乎硬件舒适度,更在乎软件带来的服务与体验。通过 Mercedes me 多媒体客户端,欣赏大片、观看球赛,也可以专享 7 天/24 小时礼宾服务,机票酒店之外还包括上门医生、预约挂号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途中若是汽车出现故障或是交通事故,别担心,Mercedes me 早已将你与安全互联,智能互联系统会立即进行车辆诊断,将数据发送到呼叫中心,还可以进一步联络专属经销店预约维修,呼叫道路救援。
我们的愿景是希望汽车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车与人成为朋友,时刻互联,亲密无间,这与整个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相辅相成。
生活在朝着便捷的方向发展,汽车更不例外,曾经你为买车这件事花费了多久时间?如今足不出户,就可以选定所中意的座驾,除了 Mercedes me ,梅赛德斯-奔驰还推出了全新的电子商务平台 E-Commerce,平台具备了四大核心功能 ——「看」「聊」「选」「订」,节省出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飞入寻常百姓家
1886 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奔驰为其研制成功的第一辆单缸三轮汽车申请了专利,获得了世界第一辆汽车的发明权,卡尔·奔驰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那辆汽车至今被收藏在德国奔驰汽车博物馆内。15 年后的 1901 年冬天,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z)将两辆小汽车带入上海,车身形似当时的敞篷马车,车内装有煤油风灯和手动喇叭,这是上海乃至全中国有汽车之始。那时,无论中外,都只是少数权贵阶层拥有汽车,汽车是他们的娱乐和社交方式。
到了1908 年,一种不需多加装饰但结实耐用,容易驾驶和维修并为大众市场所急需的低价位汽车——T型车面世,T型车在几年后实现了流水线上的量产,大幅度降低了汽车成本,扩大了生产规模,使得一个庞大的汽车工业冉冉升起。量产化后,普通家庭拥有汽车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体由高端小众人群向大众转化,奔驰将中国设置为全球主要市场。而汽车真正大范围地走入中国家庭,要从 2001 年算起,那一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大面积地驶入平民家庭,人车关系从之前汽车稀有时期的「敬若贵宾」成功「逆袭」——车要适应人的需求,要为人服务。
汽车慢慢融入家庭生活,汽车也在积极改变着生活方式,我们开始躺在车内听着音乐了,我们有了自驾游。开车上路,奔向远方,汽车是陪伴,像朋友,也像家庭一员,它和你我一起探寻天际的辽阔,也探寻着内心的深处。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613.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