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每天徒步两万多步,他们细心给大海找“病灶”)
7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沿着山东省青岛市、海南省三亚市、江苏省南通市的河道边、海岸线做着一项特殊的室外工作,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
每天沿岸线徒步两万步起,被汗水打湿、被雨水淋湿,他们脚步不停,只为了“有口皆查、应查尽查”。
“既用高科技,又下笨功夫”,
他们不放过任一排污口
2019年,沿着3600公里的渤海海岸线,生态环境部用“无人机遥感+人工徒步排查+专家质控核查”三级排查的方式,全面摸清了渤海入海排污口底数,共排查出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个,探索构建了入海排污口“查、测、溯、治”的工作模式。
让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海河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张鹏宇没想到的是,在他参加2019年渤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的4年后,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而他如今也再一次参与到了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工作中来。
“我们通过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排查、人工徒步等方式,对青岛市胶州湾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进行核查,复核地方台账信息,沿途排查可能遗漏的排污口。”说话间,张鹏宇开始操作无人机。
“无人机画面中每出现一个排污口,我们就会核对其位置、经纬度、排污口类型等信息是否和台账一致。”郭丽峰是海河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的工作人员,她带领记者和张鹏宇、宋鑫等现场人员对胶州湾九龙镇入海排污口排查进行着深度核查。
“既用高科技,又下笨功夫”,在人力难以抵达的可疑排污口点位,现场人员“放飞”无人机,排污口无所遁形。
据介绍,现场核查人员紧紧盯住“三下五处二”,“三下”是指桥下、水下、林下等无人机航测盲区,可能存在隐蔽排口的敏感区域;“五处”指海边、入海河流边、港口码头、工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等排污口集中分布的重点区域;“二”指现场核查要完成两项任务,即无人机提供的疑似点位要查,无人机尚未发现的敏感区域、重点区域点位也不能放过。
而这也是生态环境部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东海局)、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珠江南海局)现场核查人员关注的重点。
日均上万步,
他们用脚步丈量河道
噼噼啪啪,雨点儿接二连三地打在车窗玻璃上。
“根据定位,排污口点位应该就在这附近,我下去看一下。”当车辆行驶到青岛市胶州市交大大道一处河道附近时,张鹏宇先行下了车。
图为张鹏宇下陡坡寻找排污口。周亚楠摄
图为张鹏宇和宋鑫下陡坡寻找排污口。周亚楠摄
“无人机也不是万能的,若遇到犄角旮旯,无人机飞行不方便,就只能徒步查找。”张鹏宇告诉记者,“在遇到下雨天时,无人机也不能航拍飞行,会导致电机进水,易引起短路或炸机状况发生。”按照手机定位,车子每到一处标记的点位,张鹏宇都先下车寻找排污口,一处接着一处,认真核对。
图为郭丽峰、张鹏宇、宋鑫在雨中寻找排污口。周亚楠摄
图为张鹏宇和宋鑫雨中核实排污口台账信息。
周亚楠摄
“推送的点位也比较分散,部分点位所在位置核查难度大,只有通过人工徒步走到现场才能排查清楚点位及周边的情况。”郭丽峰说。
结束一天的现场核查任务,记者看到张鹏宇手机上显示的步数已超过两万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常态,有时候一天能超过6万步。”他说。
从开始到结束,两天的时间,他们走过青岛市胶州湾的40公里岸线,核查了140多个入海排污口。
7月26日,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的5位现场工作人员开启了第一站——南通市的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核查。期间,排查点位间驱车往返逾300公里,而他们日均核查岸线7公里。
图为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现场核查人员操作无人机。许张柳摄
图为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现场核查人员查看手机台账。许张柳摄
图为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现场核查人员会同技术专家查找排污口。许张柳摄
“我们保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许张柳斗志满满。记者了解到,就在前一天,他刚刚结束长达3个月的外业任务。
图为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现场核查人员取水采样。邵晓静摄
图为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现场核查人员脚踩扶梯将水样递送至堤坝内。邵晓静摄
“南通市沿海大多建有堤坝,很多排污口都建在堤坝外,只有搭梯子下去才能亲眼核查排污口的实况。”一步一脚印,许张柳一只手把好扶梯,一只手握紧水样,稳扎稳打地完成水样的交接。
图为太湖东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现场核查人员在高温下进行水质快检。邵晓静摄
连日来,南通气温节节攀升,午后作业更是一个巨大“烤”验。核查人员脚踏热浪,步履不停,即使汗珠从额头滚落,衣服被汗水浸湿,也依然干劲十足。
南北核查有差异,
他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结束了海南省入海排污口排查质量现场核查任务,珠江南海局监督管理处的李庆炜梳理着现场核查报告。
“我3月份参加过排查,有经验,还是我去。”今年3月,李庆炜曾参加过黄河入河排污口陕西延安段的现场排查,明知道这种排查并不轻松,却还是主动请缨。这一次,他主要负责入河排污口排查现场核查。
作为海南省入海排污口排查现场核查重点区域,海口市和三亚市海岸线全长约424公里,而现场核查人员也仅用4天的时间就摸清了排污口底数。
“根据要求,今年我们需要对南海区域内的海口湾和三亚湾等5个重点海湾入海排污口进行现场核查。”作为入海排污口现场核查工作的小组负责人,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张亚锋介绍。
“明天我们需要对三亚河和三亚湾沿线30公里的岸段进行核查。”在前一天晚上做行程安排时张亚锋说。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此次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现场核查是对海南省进行的第一次‘摸底’,要‘有口皆查,应查尽查’。”
“沿岸无死角地走一遍,就能核查出地方上报的信息是否属实,排污口质量是否合乎标准。”现场核查人员告诉记者,“南部地区河网密集,雨水排污口比较多。而有些地方上报的是雨洪排污口,但其氨氮指标或COD指标却比较高,可能是混合了生活污水等,水质快检可以初步判断地方上报的排污口类型是否准确。我们通过抽查的方式核查,通过快检的方式基本定性,汇总问题反馈给地方。”
“根据前期资料,这里有一处入海排污口,地方是按照雨洪排污口类型上报的,但需要翻过栏杆跳下去核查。”在三亚湾岸边,记者顺着张亚锋所指从围栏往下察看,目测大约两米深。
而为了确认排污口位置是否准确、排污口类型是否正常,身为入海排污口现场核查工作技术骨干的詹翾毫不犹豫爬上栏杆,纵身跃下,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图为詹翾在三亚湾跳下围栏核查雨洪排污口。
周亚楠摄
“入海排污口位置受潮汐影响较大,涨潮时位置较低的排污口容易被淹没,这增加了核查难度。”张亚锋告诉记者,南海潮周期为半日潮,一天之内有两个高潮、两个低潮,早上8:00为最高潮,到下午16:30才能退到最低潮。而他们也只能等到下午退潮后再次回到同一地点采样核查。
图为张亚锋为记者展示三亚港潮汐表。周亚楠摄
“一些偷排者正是利用了涨潮退潮的间隙,暗排污水。”落潮后,珠江南海局监督管理处苏蒙寻找着排污口,“你们看,污水还在往外流动,排污口应该就在这里。”
图为珠江南海局现场核查人员寻找排污口。周亚楠摄
图为珠江南海局现场核查人员取水采样。周亚楠摄
这就是生态环保铁军。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精神,身体力行彰显了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的责任与担当。
在海南的现场核查工作虽已结束,但排污口排查现场核查工作仍在继续。接下来,珠江南海局的几位同志还要开启珠江口等区域现场核查。
来源:中国环境
作者:周亚楠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31137.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