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创业知识分享网

分享花呗|白条相关的小知识及使用技巧

真没想到(完成半程马拉松:从零开始,成为一名马拉松runner!)

花白达人    2022-12-03    227

从准备前的身体评估到三个月的训练计划、以及训练会遇到的问题Q&A……半马挑战,现在起步~

八月中旬,ASICS亚瑟士在西安正式开启了封闭式训练项目,「破速集训」,十位精英选手将通过近三个月时间的封闭式集训,来实现半程马拉松成绩更有挑战性的突破。21.1公里的半程马拉松对这些精英选手而言是相对短暂的“60+X”分钟,他们会在国家级教练的指导下严格执行训练计划,去缩短那个X的时间,最终成就蜕变。

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半程马拉松距离是每一个从跑者变身为「马拉松RUNNER」的必经过程,近三个小时与公路的鏖战充满艰苦、同样也会收获很多满足。

——如果你已经逐渐具备跑步的习惯,并期待能在秋高气爽时能顺利跑完半程马拉松,那么不妨mark一下这篇内容。

从准备前的身体评估到三个月的训练计划、以及训练会遇到的问题Q&A……半马挑战,现在起步~

(预告:未来还会发布关于半程马拉松成绩进阶的内容,适合期望半马成绩更进一步的跑者参考执行)

身体评估:初阶跑者想要完成半程马拉松,应做哪些准备

前期身体素质自测:全面体检、有氧体能、下肢力量和核心肌力

正式训练开始前,我们建议最好安排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血常规、心电图的情况。

近年来不少运动事故的发生都与心脏有关,血常规、心电图可以反映出你当下的身体状态,确定是否可以进行较长时间、较高强度的系统训练。体检结果“绿灯通行”后再开始训练,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最大负责。

马拉松线路会按最短距离原则测量,所以半程马拉松比赛时,跑者实际跑过的距离往往在21.2~21.5公里左右。对初跑者来说,这意味着持续长达150分钟甚至更久的耐力运动。因此,在憧憬跑完半马的梦想之前,首先确定两点

  1. 你是否已经能持续慢跑至少30分钟/五公里以上?
  2. 每周是否有至少3次/总计约5个小时的运动时间?

具备最基础的有氧体能要求、且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准备,一切计划才有可执行性。

——在训练的最后,评估自己是否具备完成半马的能力,可以「能持续不停的跑完至少15公里」作为标准。

——如果上述几项你的答案都是YES!那你就应该相信自己,通过充实的训练,完成半马不是梦!

另外还有这两个关于下肢力量和核心肌力的小测试,不妨也可以作为自测的一部分。

除了强大的心肺功能/有氧耐力,马拉松跑者都会有出色的下肢力量和奔跑中非常稳定的核心肌力:

  1. 靠墙静蹲

每组30秒时间,组间休息60秒,持续3组

  1. 平板支撑

每组30秒时间,组间休息45秒,持续3组

如果测试中身体动作没有明显变形,感觉大腿/核心肌肉酸胀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那说明你的下肢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比较不错;

如果无法坚持或身体强烈抖动、动作出现明显变形,则说明你的肌肉及核心力量较弱,那么在后续时间里,就需要针对下肢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做更多的训练了。

跑步之余,跑者可以经常花3-5分钟多做做这两个经典动作,对膝关节、核心稳定都非常有帮助。它们也能让你跑得更远更快。

训练准备:训练量安排、训练时间梳理、需要哪些装备

有些人习惯晨跑、有些人习惯夜跑,有的人周末会有更多闲暇时间、有的人则周末需要更多应酬/陪伴家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为了保证训练计划的完美实施,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整训练日。

训练量方面,我们建议——

  1. 每周不少于3次的跑步习惯
  2. 月跑量不低于100公里
  3. 循序渐进的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除了跑步之外,一定要加强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主要针对腰腹肌力量核心力量上下肢力量

这部分我们也会在下方给出一些参考。

马拉松训练很耗时,一次LSD(长距离慢跑)的时长可能会达到2个小时甚至更久。对于这样的长时间、高强度训练,你也需要尽可能安排在工作相对轻松、接下来没有要事的日子进行。

  1. 每周哪几天可以用于训练?
  2. 每周的哪1/2天适合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
  3. 结合现实的环境因素(雨季/高温夏季/寒冷冬季),晨跑/夜跑?室内跑步机/室外路跑?

请根据以上几个问题来灵活调整训练计划。

准备半程马拉松每周会有至少3次左右的训练。因而我们建议你可以准备:

  • 至少两套适合跑步运动的速干透气服装
  • 一套适合室内健身的运动服装
  • 至少两双跑鞋。可以选择缓震及保护性较高的慢跑鞋和相对轻快的跑步训练鞋,交替使用也能延长跑鞋的寿命(如参加比赛,可能还需要一双适合比赛的用鞋)
  • 其它必要的运动装备。如监测运动数据的GPS跑步手表、遮阳跑步帽、运动耳机(如有听歌需要)等等

区别其它项目,马拉松运动持续时间长,因此运动装备会长时间、更多频次的与身体接触/磨擦。所以你可能需要多次穿着使用,才知道这件装备是否适合你。

——我们也建议,未必在训练起初就一次性置备齐全,随着训练的进行,你对自己的身体、装备的需求认知都会更加了解,这样“踩雷”的机会也会更少些。

以完成半马为目标,三个月/12周的半程马拉松训练计划

半程马拉松比赛的关门时间通常为3小时整,本训练计划以2小时30分~3小时、相对轻松的跑完比赛为目标。

——当然随着时间进展,也许你会因为保质保量的完成训练计划、且发觉自己跑步天赋异禀而会提高比赛的预计完成时间,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需要更多训练、更长时间才能跑完21公里。这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整个训练计划三个月/12周,分为三个周期,基础耐力期(5周)+强度训练期(4周)+比赛准备期(3周):

基础耐力期(5周)

基础耐力期主要为夯实有氧基础,以及让身体去适应持续规律跑步的习惯,也是一个强化有氧能力+避免受伤的过程。

基础耐力期几乎都以有氧慢跑为主,以时间为训练单位,可以避免跑者训练中过于兴奋、中后半程不自觉的加快速度以完成的情况,更好的用维持配速的状态执行每次训练——当然你也可以换算成自己的配速。比如40分钟有氧慢跑,配速是6分15秒/公里的话,即6.4公里,加上前后的热身和冷身慢跑(这部分会在后面详细解释),单次训练的距离会在8~9公里左右。

强度训练期(4周)

具备一定基础有氧能力后,在强度训练期会有更多更长距离的跑步,比如最长至18公里的挑战——这些中长距离跑不求速度,主要为增强你的完赛信心。如果你能坚持跑完,那么半程马拉松的距离也不会遥远。跑者也可适当提升有氧慢跑的速度,达到综合有氧慢跑的强度。

关于有氧慢跑的界定,详见:

慢跑的速度多少合适?81 赞同 · 3 评论回答

在强度训练期,除了跑步之外对力量及核心训练的安排可以适当增加:

具体训练详见:

比赛准备期(3周)

距离比赛时间最后三周,本阶段的重点在于消化此前的训练成果,以及让自己做好比赛的准备。你可以尽量将这三周的作息调整至与比赛日相似(马拉松比赛往往较早,5点左右即要求完成起床洗漱和进食),尤其是早餐的饮食习惯。比赛的所有装备请在最后三周前确认,并有足够的熟悉度,确保它们不会在比赛中出状况。最后一周会有一个比赛服装跑,作为模拟测试。

训练计划中,具体项目的执行解读

以完成半程马拉松为目标的初跑者,训练计划相较更为严苛的马拉松训练会简单一些。涉及强度也较低,多以有氧慢跑为主。强度较高的乳酸门槛跑、间歇跑并不是必选项——如果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自己具备比“安全完赛”更高的能力,如相对轻松的以60分钟完成十公里,那也可在训练中尝试提升配速,并适当提升自己的目标。

有氧慢跑/恢复跑/综合有氧跑

有氧慢跑通常占据跑者日常训练的60-70%或者更多。有氧慢跑通常以心率为参考数据,达到一定时间即可,无需过分在意配速——当你的有氧能力得到提升,同等心率时的配速也自然会有提高。

有氧慢跑的训练时间一般在30-80分钟之间,距离一般在6-15公里之间。每次训练,跑者可以用2公里左右慢跑热身(将心率逐渐提升到有氧心率区间),而后开始匀速巡航慢跑(尽量保证心率变动较为平缓),最后1公里的冷身(将心率逐渐降低至初始运动状态),而后进行放松/按摩/拉伸。即完成了一次很好的有氧训练。

长距离慢跑(LSD)

长距离慢跑堪称是最有“马拉松”特色的训练项。通常以LSD(Long Slow Distance)缩写。长距离慢跑的两个关键词即“长距离”和“慢/低强度”,即跑者以在有氧心率区间甚至更慢些的配速,完成较长距离的训练。

长距离慢跑除了能加强心肺功能,也能提高肌肉用氧能力,还能增加脂肪代谢的能力,这样身体会逐渐具备完成马拉松这样长距离的能力,跑步时的能量消耗也会变的更为经济。

对绝大多数业余跑者来说,需要注意跑LSD时配速过快或过慢(比有氧心率还要低很多的强度),避免过于漫长的距离和时间。

中长距离跑

中长距离跑(Mid-long)通常在15-21公里间,训练的时间一般为60-120分钟。中长距离跑要求跑者配速略高于有氧慢跑。

也有些训练计划中,中长距离跑会被具体执行到节奏跑/乳酸阈值跑里。

马拉松配速跑

顾名思义,马拉松的配速进行的训练。尽管马拉松配速跑总距离并不短,但并非要求全程维持该速度,只需其中50~75%的距离以马拉松配速强度完成即可,其余以有氧慢跑进行。

这里的马拉松配速是“当下你的能力”还是“你期望未来比赛时的能力”呢?选后者——切记这个预计值符合实际。

此前我们已有详细介绍过各种训练,可移步查看更具体的解读:

以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的话,可以遵循:

​以配速来衡量运动强度的话,可以遵循:

跑步之外可进行的交叉训练

以完赛为目标的半马训练,意味着你需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去完成接近150分钟的慢跑。较高强度的跑步训练未必是必须的(且容易增加受伤的风险),但你可以在跑步之余,增加一些核心部位及身体力量训练——这些会给你的完赛增加很多筹码。五个经典的动作核心训练动作(建议可与跑步结合,每周进行2-3次训练):

仰卧臀桥(Glute Bridge)

动作步骤:

仰卧平躺,下巴尽量收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以保持躯干稳定,膝盖弯曲,全脚掌触地;收紧臀大肌,慢慢将腰椎部位抬起,直到整个肩胛抬离地面、只依靠肩和脚掌在支撑,此时躯干与大腿呈一直线;维持住该动作3-5秒时间,缓慢回落还原,并开始下一组动作。

细节注意:

平躺时下巴尽量收紧,不要有仰头的情况;

脚掌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距,两脚平行;

保证身体不要扭曲,椎体呈直线;

发力时感受到臀部肌肉的启动,引导躯干向上抬起;

整个过程中全脚掌着地支撑,切记不要用前掌踮起(依靠小腿肌肉)发力; 切勿拱腰,或在抬起过程中扭动躯干。

动作组数:

每一个臀桥可以按10秒一组完成(抬起3秒-维持4秒-回落3秒)。 每组12—15个,依个人能力做3-5组,每组间休息30秒。

平板支撑后抬腿(Plank and Leg Lift)

动作步骤:双肘弯曲支撑在瑜伽垫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保持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脊椎延长,眼睛看向地面;在保持核心绷紧的同时,抬起一侧的腿离开地面约15厘米左右,并保持1-3秒,然后回落;换另一侧抬腿进行相同动作。

细节注意:

抬腿时要保持核心稳定,上半身不要随腿部动作发生位移;

核心始终保持稳定,不要拱起背部或塌下腰部;

如果完成这个动作有困难,可以和手臂前伸结合在一起来减轻维持平衡的核心压力,具体为,前伸左手时后抬右腿,前伸右手时后抬左腿。

动作组数:

每一个平板支撑后抬腿以两侧抬腿为一组,时间约为10秒(抬腿2秒-维持2秒-回落1秒)。 8-12个一组,依个人能力做3-5组,每组间休息30秒。

站姿侧抬腿(Standing Side Leg Raises)

动作步骤:

自然站立,一只手扶住椅子(桌子等),一只手叉腰,双脚微微分开;重心落于靠椅子的那只脚,另一侧抬起至最高点,维持动作约2-3秒,然后缓慢放回;等一侧练习完成后,原地换个方向,以同样的步骤完成另一侧的抬腿动作。

细节注意:

控制动作速度,不要过快,以免达不到锻炼效果;

抬腿时尽量保持上半身的稳定;

重心落在靠椅子的一侧脚,不要发生位移。

动作组数:

每一个站姿侧抬腿一组时间约为5秒(抬腿2秒-维持2秒-回落1秒)。 单侧10-12个一组,两侧交替进行依个人能力做4-6组,每组间休息30秒。

箱式无负重蹲(NWB Box Squat)

动作步骤:站立在高度接近膝盖位置的沙发(椅子等皆可)前,腿部与沙发保持约一个脚掌的距离;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脚尖略向外倾斜,举起双手保持肩膀水平高度;膝盖弯曲约保持90度缓慢下蹲,臀部向后,核心收紧;下蹲到接近沙发表面处,维持住动作3-5秒,臀部发力站起还原至起始状态,并开始下一组动作。

细节注意:

注意下蹲时膝盖不要突出超过脚尖的位置;

下蹲过程中上半身不要弯曲,背部保持直线;

腰部始终保持收紧;

双肩不能放松,以免双臂落下。

动作组数:

每一个箱式无负重蹲可以按12秒一组完成(下蹲5秒-维持4秒-站起3秒)。 每组12—16个,依个人能力做3-5组,每组间休息30秒。

站姿提踵(Standing Calf Raises)

动作步骤:

保持身体直立,双手撑在座椅靠背;

控制重心不要向前倾,双脚脚掌自然着地;

脚跟缓慢抬起,脚跟距地面3-5cm,双脚脚尖站立,持续1-3秒后双脚缓慢落下;

细节注意:

注意完成动作时不要屈膝、屈体。

动作组数:

每组 10-15 次,完成 3 组。

想要完成半程马拉松,牢记这些小贴士

马拉松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又科学的体系,无法通过赛前一周或者一个月时间的突击,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只有踏踏实实的做好训练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张弛有度的安排好强度课和有氧恢复之间的体能分配关系,才能在这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当中,得到跑步能力的提高;

好的训练一定是训练+休息共同组成,跑的太过频繁除了让自己可能增加受伤风险、降低训练质量外,未必最终一定就能跑的更好;

半程马拉松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对有氧能力要求极高的运动。因而无论什么水准,不管什么目标成绩,日常训练有氧慢跑的比例,依然应该达到70%以上;

对初次尝试完成半马者而言,每周的训练量以10%为上限,不要超过这一增幅;

以完成半马的长距离训练,达到15-18公里即可。但如果你的目标是跑得更快,或者希望有更稳妥的完赛经验,也可以考虑训练中尝试更长的距离(比如达到/超过半马距离,时长达到或接近2.5小时);

不要在中长距离训练中过度在意速度,过快的速度并不代表训练成果更高。维持训练的强度和匀速即可;

在中长距离的跑步中,除了维持匀速外,最后3-5公里逐渐提速可以给你更为强势的心理暗示。这对比赛中遇到的困难时无疑是有正向帮助;

比赛最后几周的减量,请在减少距离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对于维持和巩固之前训练成果有着关键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yangzhibaike.com/post/11195.html

声明:本站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请发表您的评论